
有一种声音,
你很容易忘记他的存在,
但有一天你会很自然的哼起他的旋律,
此时你会发觉,
原来他的音乐有如此的渗透力。
初识黄建为
认识黄建为和他的《可风》是缘于我今天拜访开心魅儿的小屋,打开魅儿的BLOG,一种平缓细腻而又充满峰回路转的声音迅速打动了我,在这还有些寒意的早春,轻柔的音符,似一丝丝暖流,滋润着心田.没有杂质,没有浮燥,只有最爱的磁性,最羡的平静 ,最喜的和缓,那种涤荡心灵的感觉,犹如幼时的太阳倾刻照亮了我的心情。 真得许久不曾听到如此安静又易懂的声音,当简单的吉他和弦在夜色里响起,当歌手沉着地道出自己的内心世界,关于旅程以及人生的态度,我仿佛看见了山野里的葱郁以及拂面而过微风的颜色。 黄建为白天是一位职能治疗师 夜晚他拿起吉他弹唱自己的歌,唱出岛屿生活的民谣新经典!“有一种声音,你很容易忘记他的存在,但有一天你会很自然的哼起他的旋律,此时你会发觉,原来他的音乐有如此的渗透力啊…”角头唱片张四十三描述他听黄建为歌曲的感动;民歌之母、也是资深广播人陶晓清也如此形容:“跟着他未刻意包装的歌声或吉他声中的情绪起伏,是很大的享受。一位完全吉他自学,直觉创作的七年级民谣歌手,他的歌却唤醒四,五,六年级记忆中的美好年代! 他有点像林一峰,都是一个人拿着一把木吉他,唱城市以外的声音,唱心底的声音。撇开黄建为白天的身份,在歌者的身份中,他的声线是出众的,磁性的基调中带着细碎属于沙哑的粗糙和干涩,因此歌曲的缓慢流动中,可以让人感到的还有那份蕴藏在其中的温暖。在寒风吹送的今天,在耳边放着黄建伟的歌曲,绝对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前奏部分长达一分钟的抒情民谣作品“可风”,在里面除了可以接收到那种属于抒情时刻的温磬之外,还有那份衬托在黄建为的歌声底下的一把合唱的轻柔女声,两把声音的结合,显得行云流水那般轻盈,恰好地映衬出歌曲里面所诉说着的属于回忆的那种美好。这就是一个学医,没有接受过专业音乐训练的年轻人,只是靠听前辈的作品、靠心灵的感悟,以自己的理解重现失传已久的台湾民谣时代风骨。 今时今日乐坛的民谣歌手为了迎合潮流而剑走偏峰、变得隐晦难懂、更加地小众。当我们正在感慨岁月逝去,民谣时代不再之时,黄建为的歌犹如一股清风,撩动着我的耳际。
西门冷月
2007.0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