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浅意 于 2012-12-4 19:34 编辑
冬季的乡村是简单的,有了雪的覆盖更是简单。
简单到除了小路,就剩一堆一堆顶着雪的草垛了。
小路光滑的如同镜面,在桥的爬坡处有细心的人铺了稻草。
我能记得夏日经过这座桥时,遇见了曲项向天歌。
如今不知道它们被圈进了哪一户人家,使得空气都显得清清冷冷的。
车子转一个弯,便是一派热络了。
沿路的树枝上,挂着红色的剪纸,与暂栖枝臂的雪相映,像极了红梅。
让我想起一句“爱是寒梅傲风霜”。
低矮的旧屋,因为窗上贴起的一对大红喜字而显得俏丽。
孩子们成群结伴的游玩,堵住了房门的入口。
可并没有谁因此而恼了推他们去向别处。
礼堂里已经挤满了人,所以我选择去新房瞧瞧。
其实有一个“新”字就足够了。
而且我知道老人已经尽最大的能力给了他们最好的。
我从来不会用物质去区分爱情。
他说这是因为我没有穷过。我否认。
当年和他谈起鲁迅的伤逝,他感慨更多的是贫穷下爱情的悲哀。
而我坚持物质从来不会影响爱情。
就像我坐在车子里。
看见路旁偶然经过骑着货车的褴褛男子,我会向着一扇温暖的窗想过去。
想她的妻子做好了晚饭等他回去。
他进了门,她会给他扫扫身上的尘土,然后打水,盛饭,看着他大口大口的吃饱。
还有夜里,她给尽了她的温存。
而此时的爱情,又与物质有何关系?
------------------------------
你看,读万卷书,还要走千里路。这一去一回,文风大变!是我极喜欢的风格。带着田野味,那覆雪的小桥,覆雪的草垛。还有那个物质与爱情的小哲学。
一下走出个人的小世界了。打开这帖时迎面而来的是清新的风。不再是透不过气的论坛式的万金油心情。那种用语虽然用词看似讲究,但终究绕来绕去。没有扎实的意。属于未开窗的状态。时间长了人就闷了。没有源头活水来。死水只是假的美丽。
读此类文时,感觉不到作者的存在了。而现场的气氛跃然纸上。里里外外跟着体验了一遍。剪纸。小屋。喜字。小孩。
文风,文力到了如此境地,就不用评文章好坏了。读者的注意力全被吸引了。肯定是好评。而且坦白说用来评论的语言在这一切面前显的苍白了。
素以为绚。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就是这个道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