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0-8-21 13: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心海如镜 于 2010-8-21 13:17 编辑
马修·连恩的《布列瑟侬》是一首伤感的歌。 一直以来,这首歌被认定是一首写狼的歌曲,而《布列瑟侬》也是马修·连恩的专辑《狼》中的一首,与加拿大的一场促进驯鹿繁衍而扑杀狼群的活动有关,音乐流露出离别的野狼那种英雄末路的忧伤。 钢琴,风笛,吉他,萨克斯,舒缓而稍显低沉的旋律,仿佛秋野上徘徊的脚步,...
一直喜欢听马修·连恩唱的《布列瑟侬》,那是1992年,加拿大育空地方政府施行了一项名为「驯鹿增量」的计划,以变相扑杀狼群的方式,让原本因人类过度猎捕而数量锐减的驯鹿迅速繁殖。这种起因于人却怪罪到狼的思考逻辑引发了马修连恩创作《狼》的动机。耗时两年,以最直接的感情、最沉痛的呼吁,敲击着人们的心。若隐若现的溪流声,开启了以钢琴为主奏的序幕;绚丽的苏格兰乐风,纪录着飞鼠溪与雪特兰岛的悲情;《布列瑟侬》抒情地吟唱着离别的无奈与不舍;悲伤的萨克斯、低沉的法国号,引领我们进入现实的荒野之地;
一定是秋冬季节,远山、树木、人家,应该还有尖顶的教堂。其时,夕阳正落,阳光的影子,一点一点斜了,直至无。薄雾罩下来,星星开始亮了,风吹来晚钟的声音。落叶的味道,寂寥而温暖。流浪的生命———人,或者狼,此刻,就站在那片温暖的天空下,那片他们热爱之极的土地上,作深情回眸:“我站在布列瑟农的星空下/而星星,也在天的另一边照着布列勒/请你温柔地放手,因为我必须远走……”
整首《布列瑟侬》曲调深沉,有着厚重的忧伤,像刚刚落下一场浓烈的雾,又像深秋里飘过一场雨,一日一日在窗外下,下不尽地下着,让人望不到头。
别了,亲爱的家园。
别了,我的爱。
“看着身边白云浮掠,日落月升/我将星辰抛在身后,让他们点亮你的天空……”马修·连恩忧郁的嗓音,舒缓而低沉,把这首曲子演绎得湿漉漉的。
不是雨水啊,是泪水,是双眸中的泪。
不忍回眸:光秃的树丫,我爱你。
沉默的山冈,我爱你。
尖顶的教堂,我爱你。
哪怕是人家屋顶上一缕炊烟,也爱,也爱的。
那些寻常的,在告别的此刻,都变得那么亲切,那么刻骨铭心。
迟缓的脚步,该迈向何处?四顾苍茫,而一转身,就是关山险阻,天际遥遥。
亲爱的家园,再也看不见了,亲爱的你,再也看不见了……
在布列瑟侬附近的山谷里,教堂的钟声正回荡着,有钢琴的清韵舒缓地流淌。一个男人,【或者一匹狼】,披着暮色里的星辰,缓缓走来。深沉舒缓的旋律,激扬顿挫的节奏,在歌手温柔而有力的磁性嗓音的穿梭下,编织得浑然一体。他将要离开家园和恋人。苏格兰的长笛,彷佛涉江而来,带着湿漉漉的情绪。
前奏中的教堂钟声,结尾处的火车轰鸣,以及间奏时长达五十秒的低音长笛所吹奏的缓缓沉沉的曲调与这前后相呼应,更映衬出了一副凄美的画面,使这歌曲越加的悲凉,但不沉重,象小溪一般缓缓的流过,却能让人觉得这伤感的水留了些什么在心里。有的歌曲不拘时空,不辨语言,在第一时间,轻易地就触动内心最柔软的部分。这就是《布列瑟侬》。这根源不仅来自马修·连恩那种沙沙的却又充满磁性的感人音质,还有更多的是一些突如其来的心灵震动。
词曲中充满着的大量的爱情元素。没有留恋与离别的心理氛围,是无法抵达这样的感伤高度的。漂泊客马修·连恩遇到了宿命的困顿,一面是爱情的磁力如此之强大,另一面是云游之梦又如此地令人神往,只有当内心的冲突达到了如此剧烈的程度,我们的伤感才能达到一触即发的地步。 |
|